QQ:355128452

 
导航菜单

 

新闻资讯

洗碗作文200字 - 满分作文网

自2020年以来,融创中国的投资者便迎来了噩梦。巅峰时期,融创中国(01918.HK)市值接近5000亿港元;但是,过去5年时间,跌幅96.8%。截至目前,融创中国市值不到160亿港元。至此,孙宏斌的身价也大幅缩水。不过,如今似乎终于起死回生。6月24日,融创中国发布公告,截至6月20日,整体现有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75%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;6月30日,融创中国召开股东大会,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罕见出席,并声称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。至此,154亿元境内债、680亿元境外债有望一键清零。同时也意味着,从昔日的“并购王”到如今的“化债标兵”,融创经历了地产行业最为动荡的五年。时间回到2020年。2015年至2020年,融创中国营业收入从230.1亿元增长至2306亿元,同期净利润从32.98亿元增长至356.4亿元,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翻了差不多10倍。其中,有几个“大手笔”项目。2017年1月,融创中国以150.41亿元收购乐视网8.61%股权、乐视影业15%股权以及乐视致新33.5%股权;同年7月,融创以438亿元收购万达13个文旅项目,创下中国房地产史上最大并购案;2019年1月,融创以125.53亿元收购上海泛海建设公司100%股权,将北京壹号院、上海外滩壹号院等顶级项目收入囊中。彼时,融创中国以“反周期操作”疯狂抄底,其“高周转、高杠杆”模式也被视为行业教科书。不过,2021年之后,一切都变了。截至2021年底,融创整体资产负债率攀升至89.4%。具体来说,公司货币现金从1326亿元骤降至692亿元,且其中大部分未受限制存款,但短期借款却从916.1亿元飙升至2351亿元。受销售收入下滑以及融资渠道收紧双重冲击,融创爆出债务违约。从2023年开始,融创进入到了艰难的“化债期”。2023年11月,融创中国宣布完成约90.48亿美元境外债务首次重组;2025年4月,融创中国发布境外债二次重组方案,涉及债务求偿总规模约为95.5亿美元,采用“全额债转股”模式,转股价为3.5港元。注意,前面提到的“整体现有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75%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”,针对的就是这笔95.5亿美元,约合人民币680亿元的境外债务。怎么看待这个方案呢?所谓“债转股”,就是将债权人变成股东,债务直接清零。对债权人来说,一旦重组失败公司破产的话,那么极有可能血本无归,如果选择被迫成为股东,融创能够存活下去的话,股权可能还能挽回损失。某种程度上说,债权人也没得选。但不管怎么说,对融创公司而言,意味着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了。那么问题来了,是否到了抄底的时刻?答案是:依旧困难重重。首先是销售情况。今年上半年,融创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234亿元,较高峰期下降9成。其次是“债转股”价格。截至目前,融创的股价仅为1.5港元,但是,债转股的成本是2.85港元甚至是6.8港元,这些投资人依旧损失惨重。而这,也成为股价最大的压力。还有就是信誉重拾的问题。接下来想要获得购房者的认可,难度很大。当然,这也包括所有的民营开发商。最主要一点,目前的房地产市场,并未迎来拐点。简单做个总结:从债务的角度来说,融创最危险的日子或许已经过去了,但是,从经营的角度来说,接下来依旧困难重重。回过头看,高杠杆、高负债、高周转永远是非常危险的商业模式。